袖箭在民國23年  練打暗器秘訣一書中的描述

 

練打暗器秘訣第三章單筒袖箭

單筒袖箭之構造

袖箭一物,並不靠手勁而發出,完全靠機括之力量,亦可分為單筒、三星、梅花、七煞等數種。茲先述單筒之一種。所謂單筒者,即每次只能發一箭之箭筒也。

筒之外廓為銅鐵所鑄,長八寸,圓周對徑約八分。筒頂有蓋(此蓋連接於筒身,不能啟閉),蓋之中央有一小孔,即裝箭之處。筒蓋旁一寸處,有活落之蝴蝶翅一片,亦鋼製,如弩上之牙,用以司啟閉。插箭筒中,關住蝴蝶翅,即將箭軋住;但一啟之,箭立射出。

其內部則為純鋼絲盤就之彈簧,長與筒相等,對徑較筒略小,頂上連一圓鐵板,與筒之內緣吻合,末端亦為一蓋,較筒身略大。與筒之末端,內外各有螺旋,可以銜接,至其彈簧之每一迴旋處,二鋼絲相距約一分,故有伸縮之力。箭筒製法,大略如此。
其箭杆則用竹製,長七寸,中間不可有節,粗如最細之箸,上面裝一銳利之鐵箭頭,長約一寸,成梭子形。箭杆上部宜有微陷,備蝴蝶翅關鎖之用。此外,另須備一箭插,每插共箭十二枝,以備應用。

用時先插箭於筒,將彈簧極力壓下,用蝴蝶翅將箭關住。若將外面蝴蝶翅撥開,則內部之彈簧暴伸,箭即被推送而出矣。至發箭之遠近,則全視彈簧力之強弱而定矣。

單筒袖箭之練法

袖箭之為物,與別種暗器不同,發射既不須用指掌之力,其取准之方法亦自與繩鏢、脫手鏢各異。以余觀之,實較易也。

其立標畫的等法,可參看脫手鏢練法,不必細述。至其攜帶之方法,則於衣袖之內,近小臂處做三段扣帶,縛住箭筒,其蝴蝶翅則向內,筒之前端近腕。發射時但將手縮入袖內,握住箭筒之頭,以中、食二指前出,大指扳蝴蝶翅,中、食二指指向何處則箭亦必射向何處,必不旁出。

練習袖箭,先須練裝箭。初時右手執筒,則左手裝箭;左手執筒,則右手裝箭,兩手交互行之。然此等裝箭法,在暇裕時固無不可,若在匆促之時既感不便,又易為敵人所窺破,殊非所宜。故必須練後手裝箭法,尤以練左手為佳,蓋右手盡可一面與人交兵,而左手之袖箭可同時發出,襲人之不備也。

一手裝箭須用腕力,箭插懸左腰間,箭頭向上,以便拔出後即可裝入箭筒,不必倒頭也。插入時,宜以臂壓住箭筒,然後用大、中、食三指拈住箭杆前端用力插入,雖較為費力,然習之既久,習慣成自然,亦頗便利也。

單手插箭精熟之後,即可打靶。其法之由大而小,固無異於打脫手鏢,唯取准之點則在中、食二指。先以無名指、小指攏住箭筒之外旁,使上旁與掌心相貼,大指則居其內旁,緊按蝴蝶翅,中、食二指並列前出,指定目標之所在扳機發箭,必能射中。唯在扳機之時,手切不可搖動,若微微一震,在手搖動雖極輕,其箭發出去的必遠,蓋所謂失之毫釐,差之千里也。

射法分為正射、反射、側射等等。舉手向前,箭從平面而出者,為之正射。翻掌上射,或折臂向後發箭者,為之反射。用手向左右兩旁發箭者,為之側射。

此物用力既微,取准亦易,故有一年純功,其技已大有可觀,非若練脫手鏢之繁難。至各種射法,但須練到功深之後,熟極而流,自生奇巧;穿楊貫蟲之技非筆墨所能傳其玄妙,要在學者之心領神會矣。

單筒袖箭之源流

暗器以宋代發明者為多,袖箭一物,亦自宋代始。

真宗時,雲陽白鶴館中有道士號霞鶴者,少曾雲遊四海,名山大川足跡幾遍。入川時,慕峨眉七十二峰之勝,流連不忍去,日就山中尋異境,飢則摘果實以果腹,乃於琵琶峰得一石屋,屋廣可容五人,為天然形勢,非人力所鑿成者,後壁半啟,有微光透露,疑為修真者之洞府。欲窮其異,就罅隙中側身而入,則又為一屋,較外屋為小,並有石榻,一榻上有書一函,知為異書,啟而視之,題曰「機輪經」,蓋後漢諸葛武侯所著,皆言製造各種機關之法。

霞鶴得此,誠屬意外,乃竭力發其秘,凡一切木牛、流馬、火炮等法,無所不能,唯竭力自秘,不肯輕易示人。迨歸雲陽,即一試其技,創作袖箭,試於眾,群稱怪異。蓋其器雖小,其力甚足,每箭亦可近百步,又便於攜帶,故人爭求之。霞鶴亦以此等小技,無自秘之需,故為繪圖說明製法,於是世間乃有此袖箭。後又為軍中造飛天神雷,亦為宋代戰爭之利器,惜其書終不示人,致余技失傳也。

余或居泰安時,陳師鳳風有友人徐石蓀者,擅袖箭之技,百發百中,人稱為「小養由基」,隨發隨裝,其速無比。曾請其試演。先立一軟靶,以白布為之,上畫紅心,不及一錢大。徐立七十步外,舉手射之,箭貫紅心,而不落地,穿於靶上。一箭甫出,其手中一箭已裝就,哧然一聲,正中第一箭之末端,前箭墜而第二箭又穿入如前狀。如此連發九箭,皆貫一孔,且皆穿於靶中而不落地,洵難能也。據徐自雲,此種射法名為金蛇接尾,為箭譜中上乘射法,較之五鳳歸巢、三星襲月等法為難。

陳師笑謂之曰:「子之技,余知之深。此種射法,固已超凡入聖,技猶未盡也。所謂對口箭者,射法不較此為尤奇乎。蓋一試之,俾後生小子之廣其眼界也。」徐笑頷之,乃裝箭入筒,一箭向空射去,手中又裝一箭,待上射之箭力盡轉身向下時,第二箭又向上發出,與前箭遇於空中,兩鏃相對錚然一聲,將前激開丈余,旁落地上,第二箭又力盡轉身向下,而第三箭又發,以鏃抵鏃不差累黍,連發五箭皆如此。然後收箭入囊,笑語我儕曰:「拙技盡於此矣。以此兒戲事浪得浮名,不免為天下英笑也。」余請其技,則曰:「學技毋苦不成,亦毋苦不精,但依成法下苦功練之,由疏而熟,熟極則百巧皆生,變化因之,即一舉手一投足,亦莫不含有巧妙之作用。余之射法,初亦無異人處,但得一熟字耳。子誠能刻苦自勵,數年之後,會見其技之出於余上也。

徐人極疏小,特精幹之態,令人肅然,而和藹可親,謙遜有禮,又令人敬愛。其箭法之神,非特一時難尋其匹,即古之善射者恐亦未必過之,始知其得小養由基之名,非偶然也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袖箭 暗器 機射暗器
    全站熱搜

    Erlkoni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